新闻资讯
胡言细语 ▏记忆中一次印象深刻的教研
我是教师团队的新人,对于教研这事儿,自然较有兴趣,当然,我也不会天真的觉得这里的教研能研究出什么花来,因为在我古板的印象中,全天下的教研内容和形式还不都一样,对于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做一些不痛不痒的讨论,仅此而已。可2017年5月10日,我参加的第一次教研会却生生地打了我的脸。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很希望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看到”这场教研,所以记录如下,供对教育依然保有“不切实际”情怀的老师们吐槽。
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很早之前就由尹老师,韩老师,大李老师以及小李老师共同向韦老师预约的,没错,这儿除了集体教研,小组教研外,还有一种教研是要预约的。也就是说,如果有老师对某问题感到棘手,那么他们就可以向expert进行预约来解惑,这个expert可能是自己的同事,也有可能是从外部请到的学者。这次教研的主题便是众托福老师向理科老师预约的,主题是:那些托福听力和托福阅读里的生物难题。之所以有这样的教研主题,是因为老师们经常碰到学生无法理解托福材料里的生物学现象,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这导致即使做对题了也觉得很晕,总觉得啥也没懂。韦老师作为一个生化老师(感觉随时会使用生化武器的说)真的能解答这帮托福高分老师的跨界问题吗?
严谨,细致,我的伙伴们
结果呢,more than that!韦老师清晰地解答了托福老师的困惑,且作为旁听者,我能强烈的感受到,她为此作了充分的资料查阅,回答方式也非常具有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回答内容的专业度上,更是在科学态度上,因为当有老师问了一些延伸的前沿科学问题时,韦老师的回答是“我需要先确认下我所知道的相关知识是否准确,下次教研再跟大家解释”。当听到韦老师的这句答复是,我平静的面部表情下各种wow!心里为自己有这样一位队友感到荣幸。事儿还没有完……
当所有问题都得到了答案后,教研并未散席,大家似乎意犹未尽(港真,it’s rare),而是突发奇想:可不可以以后的TPO教学内容跟理科混搭起来,也就是说,英语老师将TPO材料分类,并根据理科课程的进度来安排TPO的教学顺序。这样可以确保同学们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去学习托福,会更加顺畅。那么问题来了,不是说好的没有背景知识也能做TPO吗?
全面提升,应对挑战
如果你现在还说“没有背景知识也能做TPO”这样的话,我只能说你还没有被out,但已处在被out的边缘了。对,的确,没错,没有背景知识可以做出TPO题目,因为可以靠上下文推理。可是,可是,可是,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理论,或者说,只有那些拥有顶尖语感的人才能做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于完全不懂的文章,仅仅凭借上下文,推理出题目的答案,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如果说对于阅读题尚有一点可能性,那么对于听力题,这种做题的方法只能是一个传说。更需要我们深思的是,仅靠上下文推理答题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或许才是真正的“生化武器”,这话怎么说?
这话的意思是,仅靠上下文推理答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纯应试的教育方式,它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无论对语言学习还是对学科学习都显得茫然无措,很容易遭遇瓶颈,且瓶颈期非常长。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一位仅靠所谓的上下文推理答题的高分学生,即使托福考了满分,又会在大学生活中遭遇什么呢?有很大的可能ta完全无法耐下心来阅读书籍,学习系统知识,而是满脑子都在为期末考试的分数想各种答题技巧,那么这样的学生真的是我们想培养的吗?这样的高分宝宝又真的是家长们希望看到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宝宝是高分高能的人,而非高分低能的人,因为学校以外的世界是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应试技巧的,这样的真实世界需要的是踏实的,有学习欲望的,有学科跨界能力的,善于通过知识和经验分析外部世界的,同时内心安宁的终身学习者。激动了,扯得有点远,我们拉回来。
成为栋梁的路…
如上所述,没有基本的学科知识,仅靠上下文推理的确可以解题,但这是一个伪命题,这种方法不仅不适用于占绝大比例的中段位学生,而且让学生既对语言学习感到沮丧又对学科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打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位慢性毒药,或许在某些层面上可以以毒攻毒,但其损害的是学生的五脏六腑,这种损伤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它会直接影响高二高三的学习,甚至对于大学及未来的人生产生骨子里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次教研的意外收获是:老师们一致认为跨学科的混合型教学才是自然的,符合认知规律的。与其说这是教育未来的样子,不如说这才是教学应有的样子。
我分明看到,这种教育方法的尝试只是一个开始,它将有令人憧憬的发展空间,它将势必会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位真正的栋梁。
北美中心教师: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