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本站!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收藏本站

新闻资讯

我在斯坦福丨在世界的智慧之源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发布日期:2018-7-21 浏览次数:2699

    每年暑假,朋友圈里的足迹总是遍布各地, 有些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也有些人感悟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对于准备走出国门求学的学生和家长们来说,你是否好奇那些世界顶尖名校真实的模样?让2018北美夏校团为你分享,在名校学习生活的日子…

 

    斯坦福大学 期待再次相遇

    文 | 顾佳茵(高二B班)

 

  这个暑假很荣幸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一起,在心中梦想的斯坦福大学度过为期三周的暑校生活。

  在去之前,我是满怀期待的。但是当我真正一个人孤身来到斯坦福的大门口时,我的更多的是逃避、胆怯,很想赶紧逃回家。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种,说着我不是很熟练的语言…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怀疑自己能否真正“活”下来。

    然而很快,我就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适应share公共卫生间,适应忘记自己的母语,适应外国人奇怪的笑点,适应他们晚上亢奋异常喜欢在我房门口外放音乐蹦迪…

    接下来,适应了课程的学习,跟上了教授的节奏,终于问出了几个“good question”,适应了每天分析一篇纳米材料论文,适应了如何有效率的research,适应了用英语和小组成员激烈的讨论…在紧凑的“适应”结束后,我才开始有闲暇真正欣赏到斯坦福的美,很不舍得这里的一切,但是这也是最繁忙的一周,所以一切就在晕晕沉沉的blog article以及presentation中划下了句号。

   这次夏校最有意思的在于,它很注重我们的social activity。如果说课程占了整个夏校的百分之四十,那活动一定占了百分之六十。就像我的教授所说的那样,斯坦福这个夏校项目不仅是为了让高中生的你们提前体验大学学习生活,更想让你们结交朋友,放松享受。

    在活动中,我踏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开始逼着自己和外国人交流,事实就是讲得越多,越自信,越敢讲。融入外国人的圈子确实很难,有时候甚至要打破自己的“底线”,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差异。

    不过也因此见识到很多世面,认清以前坐井观天的自己,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有喜欢阳光沙滩,看似玩世不恭实则能回答出教授一切刁钻问题的为自己完美的屁股感到骄傲的夏威夷男孩;有喜欢在下眼处画蓝色眼影,能完美落实TA(课程导师)布置的任务,能出色带领队伍,问的所有问题都被professor夸赞是好问题的波兰女孩;有能每次都耐心仔细高效率的读完一篇生涩难懂的paper,看似内向安静,实则拥有大智慧,喜欢engineering的韩裔美国女孩;有着酗酒以捕鱼为生的父亲,离婚的母亲,像个不爱学习爱玩乐的艺术生,但却是个努力学习争取出人头地同时爱玩爱热闹的留着长发的瘦弱男孩子;还有一些中国同学,嫌弃教授没有太多干货的喜欢社交的挑染着彩色头发的学设计的深圳姑娘;在中国长大却说不好中文,喜欢追星的加拿大华裔初二小女孩;天天想勾搭喜欢的希腊小姐姐,个人实力达到康奈尔水平(但看不起康奈尔),以后想开教育机构培养高中留美学生,决定以后double major,还要拿MBA的满族北京小哥…他们的思维想法真的妙不可言,跟他们进行交流你会发现思想的碰撞,灵感的启发,这其中的收获是无法用实物比较的。

    关于我的课程,学到的就更多了。我选的课程是纳米生物材料,是最近十分热门的生物方向课题。教授是印度裔的,属于斯坦福的plastic surgery部门,会说很多国语言,他人超级和善,很照顾我们这群高中生,上课上到一半都会不停的问我们“any question?”,直到问到有人提问。给他发的每一封邮件都会很及时的回复,如果不明白会在第二天当面答疑。他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说起一些“题外话”,比如说“专利是如何保护研发者权利的,专利药为什么那么贵”,“记笔记重点用红笔还是蓝笔”,“天才是天生还是后天”…往往大家都会因此而进行一场辩论,而教授也会特别注意纪录,让我们只有举手才能发言,且每次只能有一个人发言。而且在最后一周的时候,我们也很荣幸有一次深入接触Stanford Nano Shared Facilities的机会,参观了斯坦福的顶尖实验室,这也是谷歌等众多知名企业工程师选择的实验场所,真正见识到了很多世界尖端的研究成果--mask aligner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最后一天的guest lecture更是有幸请到了Geoffrey Gurtner教授--我们课程教授的上司,属于斯坦福的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部门,他提到了很多关于科学领域现在和未来正在遭受的挑战与机遇,教会了我们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

    短短三周,无论是体验到的,还是学到的,都足以让我毕生难忘,期待有一天能够和它们再次相遇。

    师资力量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